【功利大洪流】
(諾丘‧歐丁 Nuccio Ordine, 《無用之用》, 2015)
在今時今日功利主義泛濫,社會各階層之存在方式勻以市場主導,諾丘‧歐丁的 《無用之用》可說是逆流之作。在知識界裏,作者力辯,讀書和造學問的方向不應以實用或回報率為選擇條件。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科學家,都純為求知推動研究,但他們卻想不到,那些研究成果卻給後世運用,造福人類。
此外,作者還處理文哲史何用的問題。他說,人文學科(humanities) 雖不能使人有實質回報,卻能維繫社會正常關係。他直言道:「一個沒人懂藝術的國家,是一個只有奴隸和機器人的國家」。可是,譽為人文精神搖籃的歐洲,今天不少大學,尤其是在意大利和德國,都因市場需求而縮緊人文學科的發展。
但正因為科學與人文本有抗衡功利主義的精神,諾丘‧歐丁便覺得兩者須並肩作戰,維護知識和學問研究的自由和自主。長遠來說,這才能確保人類的福祉。
其實,功利主義侵蝕大學,難道又不會侵蝕教會?主日講壇只要多點解經,就給批評沒有應用、太離地,甚至冠以「學術」帽子。神學院最受歡迎的科目,「教牧輔導學」和「教會領導學」常在頭幾名。多年前曾聽見神學生分享說,進神學院第一年,除必修科外,要緊的是盡量修應用科目,系統神學則可最後一年才修讀!然而,我心想,沒有系統神學的及早裝備,在修應用科目時,又何以有正確反省?可是,儘管神學院的學制如何,這神學生的心願大概也是一般神學生的心願吧!
在這文化大洪流下,牧者和神學工作者又應如何回應?如何一方面盡忠天國使命,建立教會進入世界,而另一方面又能抗衡功利主義的蠶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