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翻譯中的信仰衝突】
"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unregeneracy is unbelief" (Knowing God, p. 71)
「人未曾經歷重生,是因為他們不信」(《認識神》, 2016, p. 81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思考:
中譯剛好與原文意思相反。原文的意思是,未能重生的人 (unregeneracy) 是不會相信的 (unbelief)。這就特顯了巴刻與我們一般所了解的救恩論不同。巴刻帶有不折不扣的加爾文主義,相信人完全墮落,連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個人救主的能力都沒有。若要人接受福音,首先就必須使那人重生。換言之,那人在未接受福音時已經給聖靈重生了!可是,我們一般的了解是先決志後重生。如此,人又如何有能力決志呢?這就得出很多解釋來。有的說是聖靈感動人決志。也有的辯稱,就算沒有聖靈工作,人的決志只是一種接受禮物的過程, 不算是人的功德,因此與因信稱義沒有抵觸。可是也有人認為,這辯稱總含有半伯拉糾思想之嫌云云 ... 但不論選擇哪個解釋,這都反映翻譯往往使譯者進入思想衝突裏, 在取捨過程中如能保持開放態度,翻譯過程也可成為文化和信仰對話的過程。